有一首现代诗写道:“卑鄙,是卑鄙者的通行证;高尚,是高尚者的墓志铭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或许都听过不少,似乎在强调不择手段得来的一切,最终都会以代价作为回报。今天我想从高平陵之变的历史背景出发,来探讨一下这句诗的意义,并且通过司马懿的故事告诉大家,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,它的适用性是有时效限制的。即使卑鄙者通过卑鄙手段获得了所谓的“通行证”,他最终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前,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观念:若我是一个普通职员,面临公司或老板的不公待遇,我完全可以选择忍让、回避,甚至辞职不干。毕竟,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可是,司马懿却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了另一个残酷的现实:如果上司不友好、工作环境不公平,那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再忍让,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将其推翻,代替他的位置。而当自己缺乏足够能力去做时,便可以通过挑唆那些心有不满的同事一起发起行动。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,彻底颠覆了社会上原有的三观,给所有人上了一堂极为震撼的“职场课”。
展开剩余86%古人一直相信“举头三尺有神明”,那么,这个神明到底是什么?它是否会出来制裁司马懿这种“胡作非为”的行为?我们来看看高平陵之变后的结果。
司马懿虽是智者,但他并非不知廉耻。只是他已经下定决心放弃廉耻。在高平陵之变发生后,司马懿深知自己的人设已然崩塌,接下来必须尽快处理善后事宜。首先,他把曹爽软禁了起来,严密监视他的动向,给外界营造出“我讲信用”的假象。曹爽一度都认为自己被“轻松放过”,甚至开始借粮试探司马懿,看看司马懿是否真心想保他性命。结果司马懿回应称,只要你不胡乱行动,我就保证你的温饱。
然而,司马懿此时背地里正在忙活着什么?他暗中搜集罪证,打算为最终处决曹爽铺路。毕竟,曹爽曾是国家的高层领导,随意处决可不是件小事。没过多久,曹爽的亲信、原心腹张当站了出来,指控曹爽和其他高官勾结,密谋反叛。随着“人证、物证”的齐全,曹爽一派的反叛罪行被彻底坐实。
在正月初十这一天,司马懿宣布执行曹爽及其亲信的死刑,并立即执行。这还不是最令人震惊的部分,最惊人的是,司马懿为彻底斩草除根,发动了“夷三族”的大清洗,涉及曹爽家族及其余党人员,整个过程中,牵连的人数达到了五千多人。此举不仅撕毁了他曾在洛水誓言的承诺,也稳固了自己政变的胜果。
随后的事宜,便是利益分配。前文已提到,司马懿的成功离不开朝中一部分老干部的默许和支持,因此这些人势必需要相应的“回报”。他给他们提供了丰厚的福利、地位和尊荣,但绝对不会把核心的权力交到他们手中。
司马懿之所以这么做,是因为他深知一个道理——罪恶感使得人无法安宁。他不敢将权力交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老臣,因为一旦权力过重,他们也可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付自己。比如曾因帮司马懿接管曹爽禁军的蒋济,在发现自己沦为“贼船”的一员后,内心极度不安,最终因羞愧而死。
有的老干部像蒋济这样,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利用,就可能直接离开。另一方面,司马懿为保自己政权的稳定,还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操作,确保了手下的支持者在各个岗位上的地位,虽然表面上看似平等,但实质上,他并未赋予他们实权。
除了政治、军权的掌控,司马懿对朝中财政的控制也丝毫不手软。曹魏的财政基础依赖屯田,而这些战略性重要的屯田区,几乎都由司马懿一手建设。他不仅控制了包括洛阳、邺城等在内的多个屯田区,且其在西北和荆州地区的权力根基牢固,几乎没有什么对手。对于这些曾经由他主导建设的地区,他自如地调动资源,进一步加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司马懿虽然掌控了大部分的军事和财政资源,但他没有完全掌控东南战区。在曹爽的任内,东南战区由老将王凌负责。王凌虽然年老,但凭借自己的资历和对各地势力的把控,仍旧牢牢掌握着这一战略重地。司马懿并没有急于替换王凌,而是选择了通过“安抚”的方式稳住王凌,以确保这块地盘不至于失控。
至于王凌和文钦等人,司马懿明智地没有完全废除他们的职务,而是通过适当的提拔和调整,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新政权中的位置,且警示他们不要有过多的野心。
所有这些手段,都能看出司马懿深知其中的微妙平衡,既要获取支持,又要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。毕竟,这个世界上任何过度依赖他人支持的政权,都有可能出现背叛和危机。
然而,司马懿的这种做法,也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职场潜规则。你可以通过爬升职位、利用人际关系实现目标,但这种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。很多时候,获得权力的途径就像是一把双刃剑,既会伤害他人,也会伤害自己。比如在职场中,盲目遵从领导的安排,尽管看似是顺从和尊重,但这背后也可能隐藏着某些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要求。若领导利用职权做出不当行为,而下属无条件服从,结果可能造成自我尊严和道德的牺牲。
这种“屠龙术”看似能帮助你暂时达到目的,但从长远来看,它无疑是一种深深的自伤,可能在某个时候让你付出比预期更大的代价。
正因如此,历史和现实往往给我们很多深刻的警示:职场的规则和生活中的“潜规则”中,似乎存在着某种类似“七伤拳”的危险。它虽然能够带来一时的成功,却也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。司马懿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这一切的现实和教训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